霜冻形成的条件是,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

小编:bj03

霜冻形成的条件是

霜冻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温度低于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霜冻”、“霜”与“霜降”节气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别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指反映气温骤降节令。

霜冻形成的条件是,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霜冻形成的条件是,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

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

关于低温冻害系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在20℃左右时,由于环境温度低于该生育期的生物学零度,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

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也不同,同一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低温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具有不同的名称。春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低温烂秧天气,人们称为春季低温冷害,或称为“倒春寒”;秋季长江流域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遭受的低温冷害称秋季低温冷害,或称“寒露风”;东北地区在6——8月份出现的低温,称东北低温冷害,或称夏季低温冷害。

冷空气是低温冷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春秋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交汇,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而强冷空气,尤其是寒潮的爆发南下,使得温度急剧下降,会造成“倒春寒”、霜冻等灾害。冷空气的堆积、加强、南移和爆发有一个过程,并有相应的天气形势配合。在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下,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会形成大规模的冷空气团,且由于冷堆中的空气做上升运动而产生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堆会不断增强。当冷空气堆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爆发南下,发生寒潮。

以上就是关于霜冻形成的条件是,低温冻害的形成条件的全部内容,以及霜冻形成的条件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