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的由来,武昌区彭刘杨路这条路的由来

小编:bj03

平湖的由来

据大坟塘遗址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平湖劳动生息。春秋时为越国武原乡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海盐县,今平湖市境为海盐县一部分。

秦末或西汉初,县治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地域(今平湖市当湖镇东湖一带)。

东汉永建二年(127)县治陷为当湖,迁治齐景乡故邑山(今乍浦附近)。

东晋咸康七年(341),县治从故邑山移治马嗥城(今海盐县武原镇东南)。

明宣德五年(1430)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县治设当湖镇,属嘉兴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地汉时陷为当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以后,建置长期不变,境域基本稳定。

武昌区彭刘杨路这条路的由来

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这条路是纪念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的。193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1991年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

断桥残雪的来历简短一些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白堤东端,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线上;此桥何时建造不详,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一说是据明代《西湖游览志》中所说,既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宋代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

有关“断桥残雪”的最早记载出自唐朝的张祜,他在《题杭州孤山寺》诗中道:“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从句中“断桥荒藓涩”,中可知断桥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石桥,大雪初霁,雪已残去而未消,于是就造就出“断桥残雪”这一西湖冬季难得的独特景观。

现存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为欣赏西湖雪景之最佳地。

听说当湖十局有11局是真的

其实有13局呢,现存11局棋谱,收录于海昌二妙集。《海昌二妙集》是中国古代围棋史上水平最高的两位棋手——范西屏、施定庵的对局集。卷一《当湖十局》是两位大师留下的唯一对局记录。原有13 局,现存世11局。当湖又名拓湖,是浙江平湖的别称。乾隆四年(1739),平湖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范、施应主人的请求,进行了10局对抗赛,这就是“当湖十局”的由来。

南京平顶山公园来历

平顶山公园始建于1994年,由江南著名园林设计师设计的,松柏林立,见证了整个大厂几十年的发展。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殷商时代的一个生活遗址,被评为平顶山古文化遗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公园,由顶山公园和平湖公园在2000年整修合并而改造而成的。

以上就是关于平湖的由来,武昌区彭刘杨路这条路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平湖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