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由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审美观念的由来

小编:bj03

园林的由来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审美观念的由来

中国的园林艺术从史前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变,对园林的要求从实用性变为了讲究园林的观赏性。对于中国园林的欣赏习惯也受到了历朝历代不同的流行风尚。古典园林是体现了造园者的审美、德才以及情怀,同时也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园林的由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审美观念的由来园林的由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审美观念的由来

狮子园的由来

狮子林建造与元代元朝至正年间,高僧天如禅师到苏州讲经,他的弟子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禅林。而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在天目山狮子崖得到了师尊,故而将这座园子取名为狮子林。狮子为佛国瑞兽,以狮子命名,恰能体现寺观园林的身份。除了精巧的山水景观,最让人称道的便是狮子林的假山置石。传统江南园林中的山石,讲究“瘦、透、露、皱”,而狮子林却不然,在体现山水奇秀多变的同时,着重表达山石蕴含的佛法禅意。

御园的由来

御园,颐和园旁的宫殿群,在中国皇家园林"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环围之中,与西侧的玉泉山,东侧的颐和园万寿山,名满天下的昆明湖世纪守望。御园,占地50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米的规模效应; 0.68北京最低容积率的公寓天赋;隐于古典主义园林中的圆厅别墅和大尺度十字户型平层官邸,共同缔造了北京首席高尚住区。2007、2009一/二期开盘,均两月内售罄,业绩两破10亿。自此,御园被地产同行公认为"北京乃至全国市场的豪宅参照系",并屡获文化部"全国和谐人居经典项目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环保型人居工程奖"、21世纪博鳌论坛"年度地产设计大奖和年度最具价值别墅大奖"等殊荣。

中国古典园林是什么和什么的结合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融合 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起来。

苏州园林的由来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古典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以上就是关于园林的由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审美观念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园林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