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为什么又叫匡庐,庐山有什么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故事

小编:bj03

庐山为什么又叫匡庐

原因: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阳今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所以庐山又称“匡庐”。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

庐山有什么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故事

1. 传说一,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万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

2. 传说二,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

3. 传说三,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玉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玉的儿子匡俗于邬阳,号越庐君。

扩展资料:

1. 匡俗,据周景式《庐山记》记载,字子孝,西周威烈王时(公元前四世纪)人。 "生而神灵"。威烈王幕其才学,屡派使者征请辅佐朝廷,固辞不就,躲避到庐山深谷老林中,求仙学道, "时人敬事之"。

2. 匡俗为殷周之际人。慧远《庐山记》中谓匡俗为殷周之际人,与奚道仙人同游庐山,隐居此地。成仙后"唯庐独存",故将他住处冠之姓氏,叫做"匡庐'或庐",山因名"庐山",或渭越庐君兄弟七人弃官学道山中, "故世谓之庐山"。

庐山为什么叫匡庐寺

时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阳今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所以庐山又称“匡庐”。

匡庐指的是谁

匡庐的典故:

最早的说在中国商夏时期,有一位叫匡俗先生的人,跑到庐山上学道求仙。有史书记载称称匡裕,字子孝,也有人说称为匡俗。但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可,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说,这位叫匡俗的人在庐山这里寻道求仙的事情,被当时朝廷所知晓。传说他是大才之人,周天子于是就数次派人请他下山,匡俗也数次回绝了周天子的邀请,怕人打扰他的清修,于是就躲入到人迹罕至深山之中。

后来的访客怎么也找不到他人影了,匡俗其人就这样在庐山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再后来就有人说他成仙去了,当地的人们就美化了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这地方称为“神仙之庐”。

从此庐山就有了这一叫法了。因为这位“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庐山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一直到了宋朝的时候,当地官员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匡字的之讳,所以才改称‘庐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周武王时期有一位叫方辅先生与道家的始祖李耳一起跑到这庐山上炼丹修道,最后二人也都在此功德圆满得道成仙了,庐山上就只留下一座空空草庐。因此当地的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之为庐山。因为“成仙”里的人有个人名为辅,所以又称为“辅山”。

庐山的简介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扩展资料:

庐山有关传说: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现在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的。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

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

第三种传说,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玉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玉的儿子匡俗于邬阳,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庐山为什么又叫匡庐,庐山有什么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故事的全部内容,以及庐山为什么又叫匡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