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寒色赏析,《亲爱的安德烈》的主要内容

小编:bj03

龙应台寒色赏析

《寒色》赏析:

1、文中三次提到栀子花。它表达的是亲情。第一次栀子花表达了父母给予子女之爱如安全的港湾,第二次栀子花象征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之爱,第三次栀子花则表达父母感受到了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爱。

2、作者对人生幼年、中年、老年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家”有不同的感悟。

小时候的家,是父母在的地方,是作者生命的安全港湾。

中年时候的家多有变化,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

老年时候的家冷清寂寞,由此走向生命的终点。作者历经风雨,已经淡然自若,波澜不

《亲爱的安德烈》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

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赏析:

在这本书信集中,儿子是初生牛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文笔尖锐,时而正经,时而戏谑,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坦率的话语着实把严肃、认真的母亲吓了一大跳。面对青春叛逆的儿子,龙应台首先接纳了他的认识,然后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他进行具体话语的探讨。话语中蕴涵着慧智、平等、尊重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感悟: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扩展资料:

《亲爱的安德烈》的主题思想:

《亲爱的安德烈》包含着多重“复调”。作为观念冲撞的展示,它的第一重是母亲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对话——细读开去可感受到,这有往有来大致对称的文本,既展示了对话的可能,又证实了对话的虚妄,也就是对话之间的各自孤立——在母亲寻求沟通的努力之下,更加彰显出思想统一的不可能。第二重,是读者来信与母子俩通信之间的“复调”。

正是从读者来信中,可以读到一种观念的交锋,既是对龙应台单一话语立场的一种挑战、对于大男孩安德烈有待完成的思想观念的一种修正,也是对书中人物置身的这个斑斓而多义的当代文化语境,做了一个粗略而鲜明的写真。

目送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作者对待生命的一种澄净质朴的观念,在遭逢家庭、孩子、父母、朋友、生老、病死、离别的种种事件中,对“人”的关怀。

主题之间交叉串联,叙说亲情、友情,又勾连出对人生的感怀体悟,有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注,具有厚重的生命意识。

书中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

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却让你有哽咽的滋味,带着隐隐的悔恨与哀伤,她的确是想让读者从她的文章中得到感悟,她也正在用她心酸的经历,给我们还未曾有过悲伤体会的人指点迷津。

扩展资料:

同名主打篇《目送》,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

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

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

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

以上就是关于龙应台寒色赏析,《亲爱的安德烈》的主要内容的全部内容,以及龙应台寒色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