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是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

小编:bj03

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

隆中对是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

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谈话。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关于隆中对的对联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初次见面时,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先取荆州、再图鼎足,继而进取中原、安定天下的战略构想。全文是刘备与诸葛亮对话的记录。由于此次对话发生在隆中,所以该篇文章名为《隆中对》,有因当时诸葛亮居于草庐之中,所以又名《草庐对》。其全文如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出师表》分为前后两篇,是诸葛亮向刘禅上的表,主要表明北伐的重要性集自己的决心。一般认为《出师表》指的是前篇,后篇多有疑问,多有专家怀疑非出自诸葛亮之手。

若说《出师表》与《隆中对》有关系,不如说是北伐与《隆中对》有关系。因为《隆中对》提出的构想是以安定天下为最终目标,北伐又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北伐是《隆中对》定下的战略之一。

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诸葛亮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三顾茅庐是207年,陈寿在270年左右撰写了此事.因为三顾茅庐的流传和影响,刘备和诸葛亮的闭门谈话,广受关注.

所以,陈寿是听别人转述然后加工、整理出来的《隆中对》.

《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

诸葛亮

隆中对原先叫草庐对,历史上,这件事情在诸葛亮的文章中有记载,后来诸葛亮死后,他的文章、兵书、奏折则由中央保管,三国归晋之后,原先蜀汉的史官陈寿将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编辑成《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陈寿原本就是蜀汉史官,所以陈寿能晓知这些事迹的记载,这也是理当自然的。

以上就是关于隆中对是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的全部内容,以及隆中对记载了刘备和谁的谈话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