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多大学易的,孔子学《易》产生的成语

小编:bj03

孔子多大学易的

晚年学易,在周游列国之后,重被迎回鲁国的时候,此时孔子已近70岁。

孔子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 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学《易》产生的成语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

《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

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

=======育心经典是被报社和名校高中语文老师认可的,最全面、最系统,全国唯一一家有售后服务的经典推广机构。如果您家有孩子,或者您亲戚朋友家有孩子,请加上海雯雯妈QQ为好友:809263949(验证:育儿交流); 亲子教育QQ群:468205103(验证:育儿交流);微信号:13391032358。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很远,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经典宣传。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上海宝山公益读经班长期欢迎您和家人前来体验!

[置顶] 2011版大智慧教育

2012-5-5 14:51:32阅读1547评论0

[置顶] 育心经典的七大使命

2012-5-3 20:18:45阅读5006评论1

[置顶] 育心经典的现状与展望

2012-5-3 20:28:40阅读2499评论0

[置顶] 育心经典的价值

2012-5-3 20:32:35阅读5169评论1

[置顶] 家长必学: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

可以说孔子每到晚年都读周易吗

你好。

【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

【加我数年】:"《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注:你的话语中,多一个字【每】,请把这个字去掉。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多大学易的,孔子学《易》产生的成语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多大学易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