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简介和他的名言,关于孔子的资料和名言名句

小编:bj03

孔子的简介和他的名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

关于孔子的资料和名言名句

1、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先代为宋国贵族,因政治动乱迁居鲁国,世为鲁人。父亲名绝,字叔,曾任鲁国下级武官,为当时著名武士。孔子自幼好学,自谓“十五而志于学。”少年时学过一些艺能,“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2、青年时作过看管仓库、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相当成熟,但按当时的阶级状况,他还不能越过贵族等级的限制有所建树,于是就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用自己学习所得,去培养闻道济世的优秀人才。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孔子的生平简介及其哲学观点

圣贤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作为一个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自古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辛苦和寂寞,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 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 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野合“在《史记正义》解释为:纥娶颜氏女徵在时,年逾六十四,不合礼法(周礼),故曰野合。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幼年的孔子在母亲颜氏的教育下,早早便遵行礼,因为父 亲去世的早,失去家庭支柱的一家,只有靠母亲做零活补贴家用,待孔子稍长,应聘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15岁立志于 学,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聪明好学的孔子,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是个儒雅的公子了,他遵行礼教,谦恭严谨,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相传孔子也遗传了父亲的勇武, 身长九尺三寸,臂力过人且酒量惊人,这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孔子文弱书生形象的理解。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勉,深得官员的信任,一度受到提拔 。孔子十九岁便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二十岁便做了父亲。此后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和学习,孔丘已经成为了一个学识相当渊博的人,在大约25岁 的时候,他看见了”学在官府“的不公平现象,渴望改变社会的不公,因此设立私学”有教无类“,使得穷困人家的子弟都能够进入学校读书。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 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教学子以”仁义“。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在齐国、鲁国之间游走不断推行自己的学说,55岁的孔子在二十年的岁月里,明白了身处乱世自己的学说是不会 被采纳的,大失所望,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国君主将孔子从卫国接回。此时 的孔子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彻底在政治上死心了,转而致力于教书育人,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这一段时间,恐怕是他人 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名言皆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这些言行 语录,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包含了他一生的心血。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 德学说,”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 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思想体系的特点总结为:一是体仁,二是中庸,三是修礼,四是行道。大到治理国家之大法,小到为人处事之礼貌;渗透生活的中庸思想,是 孔子学说的哲学方法,也是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部分中最核心的内容;大同思想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寄托了孔子的远大政治理想,是孔 子入仕行道,终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简介和他的名言,关于孔子的资料和名言名句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的简介和他的名言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