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
小编:bj03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
曾皙的观点表达出了想要的生活状态,属于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是人人都向往的状态。孔子赞同他的观点是反映出孔子在追求理想之外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在极其劳累的时候轻松一下,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这种心情随处可见,这正是普通人都有的心态,孔子是普通人,这种心态的随时流露便是很好证明。
侍坐中孔子用什么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高度赞赏
《论语先进篇》中。曾点言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所述的志向,看似很简单,暮春时,几个大人带着几个小孩,在郊外的河中洗洗澡,吹吹春风,唱着歌回家去。但在战乱的春秋时代,这只是一个梦想。因为曾点所述的正是太平盛世的景象,这也正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的情景。孔子怎么能不赞同曾点的理想呢!
孔子的一句吾与点也,即是对曾点的赞扬,也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流露。
孔子是否赞同公西华的观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可发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通过品味师生语言,体察细节描述,研习行文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现结合文章内容稍作分析.(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所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孔子又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侍坐》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出言不逊,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两人性情不同在于,冉有说话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有点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的意味;公西华说话则口气谦和,措辞得体,反映机敏,听他说话颇有一种“言者释然,闻者陶然”的感觉.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谈话没有当即点评,而是待其走后,在曾皙的追问下,才发表看法.“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连用五个反问,充分肯定两位学生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才能,也表达了自己相信学生,赞扬学生的激动而自豪的心情.实际上,孔子这一番肯定和赞扬目的乃在于给谦虚过分、自信不足的冉有、公西华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想必细心的曾皙会把孔子的激越评价转告两位同学吧,也可以预言,当冉有、公西华得知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和勉励时,该有多么激动、高兴.孔子就是这样,对骄狂自负的子路,含蓄批评;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曾皙最后一个发言,他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和生命情趣,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性情.对此,孔子喟然长叹,深表赞同,因为,曾皙描绘的清风沂水、性天风月的生活暗合孔子壮志未遂,英雄无路的落魄心态.这是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喟叹,也是一种心灵共鸣,志趣相投的评价,想必作为学生的曾皙听过老师的评价之后也会感慨嘘唏吧.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其实《论语》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同样一个问题,但孔子的回答却因势而异,因人不同.子路性情勇敢、卤莽,爽直、刚强,孔子告诉他不要勇猛过头而有生命危险,应该考虑还有年老的父兄在.冉有的行为退缩,谨小慎微,一事当前,处处讲究谦让,自叹不如,孔子鼓励他果决勇敢,大胆前进.启发引导,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针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于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二)兼容并蓄,鼓励个性.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察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不夫分寸地赞扬、鼓励.这从《侍坐》章结尾一段的评点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从政治国的子路、冉有、公西华,还是逍遥闲居的曾皙,孔子都是积极的评价,对曾皙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对冉有、公西华则极力赞扬,鼓励他们大展宏图,对子路则是肯定其才能当中略有批评.孔子的理想与学生的追求肯定不同,但他能够包容并鼓励学生们似乎对立的理想追求,这就是孔子的胸怀,这就是孔子的个性教育.再有,文中写到了子路发言的一个不好的习惯,急躁、冲动、口无遮拦,不假思索,狂傲无[礼,孔子对子路的莽撞表现一语不发,只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个性习惯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四个学生中就他跟随老师的时间最长,但他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还有曾皙,孔子和其余三个学生在谈话时他却在“鼓瑟”,这会不会影响别人呢?当然不会,如果曾皙鼓瑟打扰了孔了和其余三个弟子的谈话的话,那么孔子肯定会制止他这种行为,我们能够想到的是,曾皙喜欢音乐,或许他的演奏是想为师兄师弟们闲坐聊天渲染气氛呢!(是不是有点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里的乐队伴奏?)他的所作所为超逸洒脱,与众不同.孔子没有制止他,更没有批评他,是不是孔子也默认了他这种爱好和习惯?从“子路率尔对曰”到“曾皙鼓瑟而谈”,我们分明看到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理解和认同,接纳和鼓励.这种尊重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学习.(三)自主互助,赏识学生.孔子深谙教育之道,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子路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听见他说什么,我们看到了孔子“哂之”,我们听到了孔子批评他“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究竟如何看待老师的反映呢?也许他会从老师的细微表情觉察到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与子路的骄狂自负、壮志凌云形成对比的是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师弟的言语态度.冉有说话谦虚谨慎,小心翼翼,公西华则谦逊机智,情真意切.这两个师弟的表现与子路刚好相反,或许从这种实实在在的对比中,从老师意味深长的“哂之”中,子路应该躬身自省,明白些什么吧.孔子就是这样,不多说一句话,更不动辄批评、呵斥,而是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谈话)安排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通观《侍坐》全文,我们发现,孔子对学生谈理想,谈志趣,除了对子路“出言不逊”稍有不满之外,基本上都是肯定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为学生有远大理想,高雅志趣而感到欣慰、自豪,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正流行的“赏识教育”,孔子是不是也是在搞“赏识教育”呢?我看是的,《侍坐》章结尾一段体现得非常明显.对子路,孔子充分相信他的雄才大略和超强实力,对于冉有和公西华,孔子连用五个反问句来评价他们的理想,相信他们治国安邦,力堪重任,特别是对公西华,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得为之大?”这不就是老师骄傲地夸奖学生吗?他认为公西华知书达理,娴于礼乐,完全超出了一般人,他不担当治国重任,更与何人呢?对于曾皙,孔子则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理解.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几乎可以说,孔子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才华和能力,鼓励他们一试身手大展鸿图,而对于他们的不足和毛病,又总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教育.这正是孔子“赏识教育”的思想精髓啊,感谢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言行风范为我们今天如何当老师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侍坐》章是记人言志的文学作品,更是展示孔子师徒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教育随笔,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挖掘出很多新颖的教育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读作品,想孔子,思学生,反省自己,我们完全可以对比古圣先贤的教育经验而获得很多很多.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本文链接:http://www.afey.cn/zhbk/313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相关文章
-
柳公权具体作品和贡献,柳公权的书法代表作品
综合百科柳公权具体作品和贡献主要作品: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行书《蒙诏帖》,还有《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玄秘塔》《苻璘碑》《刘...
-
孔子是什么家,孔子是世界上著名的什么家
综合百科孔子是世界上著名的什么家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
-
榴莲一次吃不完怎么办,榴莲吃不完怎么保存比
综合百科榴莲一次吃不完怎么办1、剥榴莲的时候最好不要把所有的果肉都剥出来,可以留一些果壳。吃不完的榴莲肉可以用报纸连果壳一起包住,放在室内阴凉处或者冰箱冷藏室内。这样的...
-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综合百科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一、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教育主张。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1、...
-
恐龙化石博物馆哪里有,中国有哪些恐龙博物馆
综合百科恐龙化石博物馆哪里有中国有哪些恐龙博物馆?中国十大恐龙博物馆由低到高排名如下:1、广东南雄恐龙博物馆在三影塔下的恐龙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向人们展示了...
-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的方
综合百科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一摩尔硫酸与两摩尔氢氧化铜反应生成两摩尔硫酸铜和两摩尔水。该反应不需要其他条件,室温下即可反应。反应现象为:固体...
-
榴莲是黄肉好吃还是白肉好吃,榴莲是冷冻好吃
综合百科榴莲是黄肉好吃还是白肉好吃1、榴莲黄肉好吃。2、榴莲是一种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足球大小,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果肉...
-
榴莲不熟已经开了可以放冰箱,榴莲没熟可以放
综合百科榴莲不熟已经开了可以放冰箱吗榴莲开了没熟能保鲜膜包起来放冰箱里。放冰箱味道会好很多,奶味会重。而且也不会坏,放一两天就会熟。榴莲,又名韶子、麝香猫果,属木棉科热...
-
硫酸亚铁溶液时什么颜色,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分
综合百科硫酸亚铁溶液时什么颜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一旦在不密封的空气中放置放了后其pH值会由3、7左右降到PH值为2、0到3、0之间。其原因是2价亚铁离...
-
打火机气体毒性有多大,硫磺燃烧时产生的毒性
综合百科硫磺燃烧时产生的毒性有多大硫磺燃烧时产生毒性的影响分为健康危害、环境危害。一、健康危害:1、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2、大量吸入燃烧后的气体可引起肺水...
-
孔子有多少个弟子,孔子有哪些弟子是失学成才
综合百科孔子有多少个弟子孔子有3000多个弟子,其中最为著名的有72个,称为七十二贤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
-
怎么区分盐酸和硫酸和硝酸,硫酸和硝酸的区分
综合百科硫酸和硝酸的区分用眼睛看.1、晃动瓶身,若呈粘稠如油状则是硫酸,若呈水状则是硝酸,也可打开瓶盖,若有白雾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则是硝酸,若无现象则是硫酸。2、普通硫...
-
榴莲是不是水果之王,水果之王是哪种水果榴莲
综合百科榴莲是不是水果之王水果之王是指对人有最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常见的说法有:苹果、猕猴桃、榴莲等。长久以来人们对“水果之王”的争论不休。其实就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而言,...
-
榴莲的核有什么其他用,榴莲核的功效与作用及
综合百科榴莲的核有什么其他用榴莲核温补肾,榴莲营养十分丰富,其果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壮阳助火,如产后虚寒,亦可以此作补品。同样,榴莲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广东民间就有...
-
论语第一句话是什么,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第一句
综合百科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释意是学习过知识后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习惯,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此外,补充《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