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心正笔正,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中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

小编:bj03

柳公权心正笔正

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旧唐书》) 穆宗怠于朝政,曾经询问柳公权如何才能将书法发挥的尽善尽美,柳公权对答道: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皇上当即正色改容,知道他是以书法来劝自己。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中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

心正指的是内心正直,笔正指字体正直。

“心正则笔正”原意指如果心思正直了,那么笔下的字体也正直了。 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传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有一次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

盖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一方面说明其面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一方面也巧妙地藉由书法艺术的精神进谏。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成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

所谓字如其人,事实上书法、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都相当程度的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公权正因其刚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养才使其清劲挺拔的书风耀然纸上,后人非但重其书艺,而且慕其人品,而至书法与人格并垂不朽。

扩展资料: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

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什么意思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书法家柳公权所言。

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柳少师”,亦称“柳河东”。他为人刚正不屈,为官清正廉明,正所谓“字如其人”。

柳公权的主要文学作品:

柳公权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唐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全唐诗》有其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全唐文》《唐文拾遗》亦有收录其作品。

柳公权还撰有传奇小说集《柳氏小说旧闻》,又名《小说旧闻记》、《旧闻记》。《宋史艺文志》,六卷。现存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五朝小说》本,均作一卷,辑入传奇三篇,其中《李龟寿》篇,亦载《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六,有注云:出《三水小牍》,文字多有出入。

以上就是关于柳公权心正笔正,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中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柳公权心正笔正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