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的故事,小学三年级《捞铁牛》讲的什么故事呢

小编:bj03

捞铁牛的故事

捞铁牛的故事为: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一个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别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

小学三年级《捞铁牛》讲的什么故事呢

本文通过写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铁牛一只只捞起来的事,表现了怀丙的聪明才智和他利用自己的才干为人民造福的精神。

捞铁牛怀丙和尚成功的原因

《捞铁牛》本文可知,怀丙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人,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怀丙捞铁牛的故事给了怎样的启示

根据课文的介绍,顺序是摸清位置-船上装沙-拴船搭架-牛船相拴-沙铲河中-船浮牛拔-拖牛回岸。

《打捞铁牛》,指的是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会把事情做成功。

扩展资料文章叙述一个“智慧和尚”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没有像在这样的起重设备和打捞技术,“智慧和尚”怀丙能够把几万斤重的铁牛从河中捞出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善于变通,开动脑筋,事情就会有好的结果。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中,为了捞起陷入

在我国古代巧用浮力原理的事例还多得很。与曹冲称象相似的,还有山西省永济县的铁牛搬家。

北宋时候(960年—1127年),山西河中府的黄河上,有一座浮桥。浮桥又叫舟桥,是用粗铁索将许多小船并排地连接而成的。这座桥是用四根大铁链把许多小船串连起来,再在铁链上架上木板搭成的。在浮桥两边的河岸上,各有四头大铁牛,每头都有几千千克重。把每根铁链的一头紧紧地拴在铁牛的身上。这样,浮桥既牢固,又稳当。

有一年夏天,黄河河水暴涨,把浮桥冲断了,连岸上的大铁牛,也被拖到水底下去了。这么一来,浮桥两边的人们,有事过不了河,很不方便,纷纷要求官府快一点把浮桥修好。可是要修好这座浮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拴浮桥的铁牛来说,一头铁牛有几千千克重,一下子怎么能铸造得出来?于是决定把原来的铁牛从水底下捞上来。可是黄河水那么深,又那么急,铁牛那么重,怎么个捞法呢?人们一时都想不出办法来。于是,官府贴了一张告示,要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

这时,一个和尚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没的地方。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慢慢地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反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拉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靠着水把船向上托的浮力,铁牛从淤泥里一点一点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搬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就是怀丙。

现代打捞沉船也是利用浮力。办法是派潜水员下潜到沉船地点,清理现场,给沉船拴上好些个软浮筒;这些浮筒原来是瘪塌塌的,充气后胀大,产生浮力,将沉船拉上水面;最后用拖船将沉船拉回来。这与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真是异曲同工呢!

以上就是关于捞铁牛的故事,小学三年级《捞铁牛》讲的什么故事呢的全部内容,以及捞铁牛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