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诗人

小编:bj03

花市的由来

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早出现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代,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最早的花市。到了清朝中期,老广州花市又有所发展,由各城门扩展至城内,而且还整天营业,并由单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样化发展。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花市扩展至高第街一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花街也更加繁华。但是,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的。在藩署前的花市逐渐成为年宵花市,并迁到了双门底,除卖花以外,还卖古董、年宵品等。双门底成为过年时候广州最热闹的去处。即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天天有日本飞机在头上乱飞,市民还是喜欢到这里逛街卖花。广州的花市历经千年,传统依旧,广州大规模除夕花市始于1920年,以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深夜12时。随着广州人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广州花市的规模和分布越来越庞大,形成了越秀、天河、荔湾、白云等区的十大花市,最闻名的是越秀西湖花市,人流最多人们以十字路口为中心。

花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诗人花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诗人

元宵节的由来诗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候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我们可以从唐诗中窥探一二。

如:唐代诗人崔液有诗《上元夜六首·其一》云: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一词多见于明清时候,唐宋时期的诗词,多称上元夜或者正月十五夜。现代人忙碌的生活,早已忘记了元宵节的那些美丽传说和习俗,今天主要来聊聊元宵节动人的故事。

元宵节源于何时?

元宵节,因为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半,所以被称为正月十五夜,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为千百年来,这一节日人们有观灯赏灯的习俗,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饮食方面南北方会有差异,南方吃元宵或汤圆,北方吃饺子为多。这里有一个典故,据说袁世凯登基之后,曾禁止人们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人们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历史资料来看,元宵作为一种节日的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成为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也就是当年汉文帝大赦天下,降低百姓赋税,对于人们来说肯定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老百姓表达开心的方式就是燃放爆竹,张灯结彩啦。所以后来每年的元月十五,皇帝都会与民同乐,普天同庆,共度良宵。

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也有不同的传说,因为古人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所以针对元宵节这么一个重要重要的节日,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节日传说,一起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传说是玉皇大帝体谅人间疾苦,给人们从初八到正月十五都安排了休息,不用下地劳作,但是时间长了也不行呀,所以让人们从正月十五开始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有好的收成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第二种传说

古时候,囿于科技的落后,凶禽猛兽很多,人们深受其害,所以大家就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猛兽,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烧光人们的所有财产,但是天帝的女儿比较仁慈,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想一个法子,偷偷告诉人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每天都张灯结彩,燃放爆竹和烟花,这样天帝误以为人间已经被大火烧光,便不会再降祸于人间,人们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朝】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以上就是关于花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诗人的全部内容,以及花市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