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由来,汉宗的由来

小编:bj03

汉口由来

汉口为汉江冲出来的城市。因位汉江入长江之口,故名。古名夏汭、汉皋,又名夏口、沔口、鲁口。夏汭最早见于《左传》。《荆州记》亦载有:“夏水入江处,谓之夏汭,盖夏水之尾也。汉末谓之夏口,亦曰汉口。”因沔水与夏水合,故名夏口。又因汉水入江因在鲁山(大别山即今龟山)之旁,称鲁口。汉口作为地名出现得很早。远在南北朝时,就见诸史籍,这从南北朝之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驻江陵即今荆州)进军武汉地区,曾命王茂、曹景宗逼进武昌,萧衍亲自领军进克汉阳鲁山(今龟山),“筑汉口城以守鲁山”,这是迄今所知史书中最早出现的汉口地名。但其地望并不在今汉口而在今汉阳境内。这是因汉水入江之口多有迁变之故。

汉宗的由来

清代初年,武汉有四“关”:武昌关、汉阳朝关、汉口宗关、汉关。四关关三镇,汉口有其半。其中,汉口汉关原叫下关;宗关在上游,位于汉口镇西5里处的汉水之滨,就被称为上关。收税者荷包里头暖和了,也就有文化文化的意思了:这汉口的第一关,为武汉关进了这许多的银子,总不能老这么上关上关地叫吧?不是有“江汉朝宗”的雅说么?对,就叫这上关为宗关罢

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的由来

武汉协和医院前身是英国教会医院,成立于二鸦战争以后,汉口被迫开埠,解放后隶书武汉大学的武汉医学院。

武汉同济医院德国人宝隆博士创建于上海同济医学院,55年迁往中部地区武汉。

后来两家医院合并为同济医学院,2000年后随着大学做大做强学科齐全的风口并入华中理工学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部的同济医学院。

至此,凡同济医学院学子者,皆呼协和医院为一大班(第一临床医学院),同济医院为二大班(第二临床医学院)。

武汉的居仁门的名字怎么来的

武汉地名系列之三十 —— 循礼门、居仁门,大、小东门,玉带门

拆除最后一道城墙

 1928年,武汉三镇的最后一座城墙--汉阳城墙开始拆除。至1930年,除西门一楼保存下来,其余全部拆除。

其实,早先的武汉三镇有三座城池。武昌城,最早建立于三国时期。汉阳城最早建立于东汉末年。汉口城则是三座城池中历史最短的,在明代在出现。

汉口城出现的最晚,拆除的最早。那是在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计划修筑后湖长堤-张公堤时,也计划拆除汉口城墙,一来可为长堤提供材料,二来也可以利用墙基修筑道路,以利市内交通。长堤建成后,原城外后湖大片土地淤出水面。现今有多少人知道,上起舵落口,古田路、宝丰路至武汉商场,球场路、赵家条、解放公园及黄浦路一带车滚人流之地曾经是夏至白浪滔天,冬来泥泞没胫之地呢?以城墙的材料为主建成的长堤好似一道新的城墙使汉口城区的面积扩大了数倍。

而武昌城墙的拆除却与战争密切相关。1926年,北伐军攻打武昌城时,由于城墙高大坚实,北伐军伤亡惨重,因此,攻下武昌城后,国民政府决意拆除城墙,在拆除城墙时,人们发现了从三国孙权统治时期至明崇祯年间的各种古砖。有些精美的古砖成了文物收藏者的至宝。这些古砖证实了武昌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一瞬。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忽略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遗产,三座城墙只给我们留下了一座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称起义门)。

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政府拨款将起义门整旧如新,而循礼门、居仁门,大、小东门,玉带门,汉阳东门等地名却不时地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老城的出入口。

以上就是关于汉口由来,汉宗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汉口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