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的由来

小编:bj03

七台的由来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此地为张家口至大库伦(现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之间传递文书的第七个驿站(俗称“台”),故称“七台”。

三人同行七十稀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团圆的意思


亲属离散后又聚集在一起。例如:中秋团圆。



1、团圆的定义: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远方工作,只有到年的时候才回家或者几年才回家就是团圆。

七台的由来七台的由来


2、团圆的几种解释,更为详细繁杂的版本:


①圆;满圆。②团聚在一起;③圆满的结局,多指戏剧情节而言。



3、来看看团圆的典故: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五男二女七子团圆,是历代小说戏剧里大富之人的标志。


①五男二女: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②七子团圆:为旧时的生育习惯如故有“五子登科”、“七子团圆”、“十子全福”等。


为什么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中秋节团圆的由来


中秋是个重要的日子,对于古代中国农业社会而言,春秋两季是至关重要的季节,春种秋收,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然如此重要,自然少不了祭祀,中秋便源于秋祭。


最开始,秋祭其实是秋分日,但往往秋分与八月十五相隔不远,十五又恰逢月圆,所以后来逐渐就从秋分日祭月演变成了八月十五祭月。


古代讲究顺天应人,对于国家来说,秋祭是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之一,对百姓来说,刚经历了秋收的忙碌,也会趁着中秋合家相聚,庆祝一下。


在没有霓虹闪烁和高楼大厦的年代,每个中秋之夜,人们都会在院中对着月亮摆下供桌,桌上有当季的新鲜瓜果和精致的点心,用于祭拜月神。之后还要准备一桌家宴,全家人围着桌子,一边赏月闲谈一边享受美食。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以上就是关于七台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七台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