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的由来

小编:bj03

青团的由来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躲避了清兵的追捕,但是清兵添兵设岗,防止他人给李秀成带吃的,那位农民于是采艾草回家做成团子,混在青草里,躲过了哨兵,李秀成也吃到了团子,并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学会做青团以求御敌自保,于是青团就这样流传开了。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青团的由来:


清朝时期,一年清明节一个名叫李秀成的秀才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躲避了清兵的追捕,清兵添兵设岗,防止李秀成吃食物,那位农民于是采艾草回家做成团子,混在青草里,躲过了哨兵,李秀成也吃到了团子,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这样青团就流传了。


青团的寓意:


清明节吃青团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节日一样,具有一定的寓意,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祭祀,纪念先人;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青团购买技巧


一是闻,有浓郁清香味的原料都比较可靠。


二是看,颜色偏绿的为上品,发青发黑的是在做煮艾草时 食用碱放太多,或者这个艾草比较老。


三是轻捏,特别软塌塌的是纯糯米或者糯米偏多或者加入了澄粉的缘故。追求“有嚼头”的消费者建议选购加了粘米粉或者大米粉的。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由来:青团是清朝年间农民为了救李秀成用艾草做成的食物。


寓意: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



青团的特点


青团最早是用作祭祀食品,虽说现在很多人将其用作小吃进行食用。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一般正宗的青团是由新鲜艾草的青汁制成的,现在人们制作青团的方式越来越多,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并不只是用艾草了。


青团子的由来与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家常青团做法:


所需材料:


糯米粉120克、玉米淀粉30克、豆沙馅180克、草头100克、猪油10克、橄榄油少许。


具体步骤:


1、准备好所有食材,如下图所示。



2、制作外皮的绿色液体:草头摘去叶子上的梗子部分,清洗干净。



3、锅里放入100克左右清水,然后把草头叶子倒入锅内焯水,煮沸后关火。



4、将焯过水的草头放入粉碎(搅拌)机打成浆状。



5、将打成浆状的草头液体用微波炉稍微加热后倒入糯米粉盆里,用筷子搅拌均匀。



6、加入10克猪油(素油也可以,但稍微少一些)。



7、分别将面团和豆沙馅各分成10份,然后搓圆。



8、锅内放入冷水,放入蒸格,同时将包好的青团放在蒸格上蒸10分钟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青团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青团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