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的由来,上古人物名字的由来

小编:bj03

禹的由来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元和姓攥》称:禹氏,夏禹之后,支庶以先祖谥号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因治水不利被责。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禹继位夏部落联盟首领。

在大禹后裔中,禹氏一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上古人物名字的由来

三皇五帝,我们中国人的祖先,盘古、女娲、伏羲、神农……他们的名字都是谁取的呢?


“神农”和“女娲”,查无其源。“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意思就是伏羲死了以后,神农氏兴起;人类是女娲仿造自己的形体用泥土捏成的,那女娲自己又是怎么而来的?(没人知道原因)


所以,一开始就是这么叫的,我们后人跟着叫就是了……


不过,盘古跟伏羲的名字,倒是有些来源,闻一多《伏羲考》中说,“盘古”即匏瓠,就是葫芦。


伏羲相传人头狗身,有恩于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上古圣地,伏羲、女娲、神农三皇建都之地),当地人为表感激,以“伏羲”称之:“伏”取其形乃半人半狗,“羲”由“兮”演化而来,“兮”无实意,叹词。一篇《离骚》“兮”了近200次……


虽然这名字内涵实在不雅,但倒还能听,至于后面的“尧舜禹”,串起来就是一个坑……


伏羲、女娲、神农……这些名字都是谁取的?

伏羲、女娲、神农……这些名字都是谁取的?

( 尧 禹 )


『尧』,甲骨文的意思是“一个人被埋土里了。”


『舜』,甲骨文写法找不到了,据说其和“尧”的甲骨文有关:有人把一个埋进土里的人往上拉。


『禹』,甲骨文。表示:土里爬出了一条虫。


于是,黄河流域三大首领尧舜禹的名字就是一个“破土而出”的过程……


春秋战国:莫名其妙的鬼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起名就让人一头雾水了:


公子小白(是说他傻吗?)


周公黑肩(煤老板?)


韩不信(他还有个儿子叫韩庚?)


不过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名字,也是有原因的。当时很多文字还没造出来,能说不能写,就出现了大量谐音字、通假字,外加当时民族大融合,名字中还融合了很多少数民族元素。


直到有一天,孔子终于忍不了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伏羲、女娲、神农……这些名字都是谁取的?

但是,孔子光顾着大家却忘了自己。孔子名丘,“生而首上于顶”(《史记·孔子世家》),脑门儿高得像山,那就叫孔(山)丘吧。


秦汉:猪是一个好名


到了秦朝,名字也挺乱的,比如秦始皇把自己儿子的名字就起乱了:扶苏、胡亥。


老大叫扶苏,取《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美!


但老幺叫胡亥:猪。可能猪在秦汉是祥瑞吧……


比如汉武帝刘彻,乳名“彘(zhì)”,大猪。 有记载说汉景帝梦见红毛猪,认为是祥瑞,于是就给刚出生的汉武帝起名叫“彘”。


汉之后:起名规矩多


到了西汉,有一个叫戴圣的人决定完成孔夫子遗愿,给起名这件事定定规矩,于是在《礼记》上说:


“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起名就要好好取,不能随意。


结果,起名这件事不仅大了,还多了……


刚出生,得有个“乳名”吧?男孩儿长大了,弱冠,起个“冠字”;女孩儿长大了,待嫁,起个“待字”。


出来混了,要有个别号吧?“居士”“先生”“遗老”“道人”“山人”“散人”“公”之类的就诞生了,有点像今天的网名。


伏羲、女娲、神农……这些名字都是谁取的?

帝王家名字就更多了:


唐、宋两代还比较正常



李世民: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赵匡胤: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元代蒙古皇帝估计讨厌唧唧歪歪,比较短平快



铁木真: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忽必烈: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到了明代,又开始“加戏”了



嘉靖: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至于清代,已经不是取名,而是考验肺活量了



雍正: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乾隆: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当然还有些皇帝,什么字好就用什么字起名,不够还能自己造,比如武则天的“曌”。

以上就是关于禹的由来,上古人物名字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禹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