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绰号及由来

小编:bj03

武松绰号及由来

武松的绰号是行者,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武松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使武松不被官府捉拿,便把武松乔装打扮为一个行者的模样,头戴金箍,披发遮刺字,浑身道人装束,持一双戒刀,身带度牒文书(就是那时候的证件),继续上路。后来除恶道,上了二龙山,与鲁智深会合,最后一起上了梁山,继续以此装束形象替天行道。自此之后,武松便形成了行者的绰号。

武松绰号的由来


行者武松绰号由来:


武松这样身材高大,威武雄壮的汉子,却有一个身材矮小的哥哥——武大郎。虽然武大郎其貌不扬,五短身材,但为人却着实不错,家中更是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


但是这位妻子却不怎么恪守妇道,趁着武大郎白天去卖烧饼的空闲时间与别人私通,而武大郎是一位老实人,自然不会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一日,武大郎的妻子与别人私会时,不巧正好被武松碰到。


处处维护武大郎的武松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嫂子与别人私会,背叛自己的哥哥。顿时气血上涌一个气不过竟然将自己的嫂子和私会之人双双打死。


虽然这两个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但是,却也是冤枉至极。而杀人偿命在我国古代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也不例外。于是武松变装扮成游历道士的模样逃难,行者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武松外貌: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行者武松绰号由来20字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所以江湖人称“行者武松”。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于是武松剪了头发,着了皂直裰,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将界箍儿箍起,挂着数珠。便化名行者。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所以江湖人称“行者武松”。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于是武松剪了头发,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迭起来,将界箍儿箍起,挂着数珠。便化名行者,做了头陀,提了镔铁戒刀,身带度牒文书,继续上路。后来除恶道,上了二龙山,与鲁智深会合,最后一起上了梁山,继续以此装束形象替天行道。自此之后,武松便形成了行者的绰号。


水浒中武松的绰号行者的由来是什么?


武松,绰号行者。
“行者”:
1、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   
2、出行的人。   
3、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   
4、佛教语。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5、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原文中,张青、孙二娘夫妇拿出此前干掉的一个头陀的衣物,给武松“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迭起来,将界箍儿箍起,挂着数珠”,又“替武松把前后头发都剪了”。打扮好,武松辞了出门,插起双袖,摇摆着便行。张青夫妻看了,喝道:“果然好个行者!”
自此之后,武松便形成了行者的绰号。

以上就是关于武松绰号及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武松绰号及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