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的特点,客家话和粤语有那些不同之处

小编:bj03

客家方言的特点

1、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

2、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语。

3、客家话在形容词后加衍声重迭音节、动宾搭配的特点、比较句、处置句的特点等,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客家话和粤语有那些不同之处

可以简单对比一下粤语和客家话大体上的区别:1、声母韵母声调数量不同:客家话声母19个,韵母74,声调6个;粤语综合音声母20个,韵母50个,声调9个。客家话实际音节多于粤语,发音更丰富。

2、粤语有一些声母是中古汉语所没有的,而客家话的声母全部包含在中古汉语的声母内。

3、客家话在内的汉语中常见的三等介音【i】,在粤语中极少。

4、客家话的声调是最接近中古汉语声调的,只比中古汉语多一个声调。

中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阴入、阳入”。

客家话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去、阴入、阳入”,只是平声分化出阴平和阳平两声,比中古汉语多出一个声调。

粤语的声调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多达九个声调。

5、客家话继承了中古汉语和“疑母”和“日母”,保留了大量疑母字和一些日母字;粤语有少量疑母字,但没有日母字,大多疑母字和日母字在粤语中对应的辅音是喉音“j”、零声母“y”和“n”。

6、粤语喉音和圆唇音非常多,给人感觉粤语是靠喉咙和嘴唇发音为主,而客家话感觉靠口腔和发鼻音的。

客家方言分布的省份有哪些

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广泛使用于中国大陆南方、台湾、港澳、海外华人社区。客家话历史悠久,但定名为客家话,是19世纪的事情。语言学上客家话的代表语言是广东梅县话,近年来台湾四县话和广东惠阳话也颇为强势。

属性和分布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汉语七大方言分布区域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方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在行政上被分裂为八个省份,因此,客家话在中国北方的知名度反而远不如其它汉语方言(如粤语、闽语)高。

客家话代表音:比较典型且公认度较高的标准客家话是广东梅县话。

客家话之间的互通性:客家方言内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巨大的地方。包括梅县话、惠阳话、四县话等在内的75%(以使用人口计)的客家话可以共通。

客家语的其他方言:

由于客家语的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的有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

客家话的分片,大陆、台湾、海外并不统一。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

台湾客家话划分,依清代移民至台湾的客家人之语腔及籍贯划分。

四县腔:

来自广东省嘉应州府的梅县及附近的长乐县、兴宁县、镇平县、平远县等四县的移民,是台湾客语次方言人数最众的一支,也是公众播音场合(如车站)所使用之标准。其中梅县腔又与四县腔略有不同。分布地为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以及南部六堆(位于高雄、屏东)地区,南北腔调又略有差异。

海陆腔:

来自广东省惠州府的海丰县、陆丰县移民,在台湾客语人口中人数第二多;四县腔与海陆腔占了台湾客语人口的绝大部分。分布地区为桃园县新屋乡、观音乡及新竹县。海陆腔各声调的的调值与四县腔几乎相反,与粤语相近。

大埔腔:

来自广东省潮州府的大埔县的移民。分布地为台中县的东势乡、石冈乡、新社乡。

饶平腔:

来自广东省潮州府的饶平县、惠来县、普宁县、揭阳县、海阳县、潮阳县的移民。分布地区主要在苗栗县卓兰镇、彰化县员林镇、永靖乡、田尾乡和新竹县。系统与大埔腔较接近。

诏安腔:

来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云霄县的移民。受闽南语影响较大。分布地位于云林县仑背乡、西螺镇及桃园县八德市、大溪镇、龙潭乡一带。诏安腔各声调的的调值与漳州腔闽南语几乎相反。

其它:永定腔、汀州腔、丰顺腔

以上就是关于客家方言的特点,客家话和粤语有那些不同之处的全部内容,以及客家方言的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