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400字,孔雀东南飞概括其中的2个场景

小编:bj03

孔雀东南飞概括其中的12个场景

第一场景:托物起兴。开端,兰芝被遣。

第二场景:兰芝自诉。发展,夫妻暂别。

第三场景: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只得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让兰芝回娘家。

第四场景:决心自遣。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的坚决、 镇静。

第五场景:拜别阿母。

第六场景:夫妇明誓。

第七场景:兰芝见母。母亲能理解、体谅女儿的处境,谢绝媒人。

第八场景:兰芝拒婚。

第九场景:阿兄逼嫁。哥哥利欲熏心,毫无兄妹之情,强逼妹妹改嫁。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400字

《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善良贤惠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并结婚。但婆婆焦母却看不上刘兰芝,对其进行百般刁难,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兰芝终究被休。夫妻话别,表达了“誓天不相负”的愿望。 兰芝被休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其兄逼迫兰芝应允了太守家婚事。仲卿听说后与兰芝相会,两人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再嫁之日,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故事结尾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俩人合葬,并在林中化鸳鸯鸟。

孔雀东南飞 分别时的情景描写是什么

一共两处.

第一处是焦母遣刘兰芝回家,焦仲卿送刘兰芝在路口分别,11和12自然段.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第二处是焦仲卿得知刘兰芝再嫁消息求假去见刘兰芝,二人许下来世诺言,24~26自然段.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简述《孔雀东南飞》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段(1):孔雀失偶

第二段(2~6):兰芝被遣

第三段(7~12):夫妻誓别

第四段(13~21):兰芝抗婚

第五段(22~31):双双殉情

第六段(32):告诫后人

《孔雀东南飞》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

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创作背景: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汉武帝时,“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就是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400字,孔雀东南飞概括其中的2个场景的全部内容,以及孔雀东南飞概括其中的12个场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