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的代表作是什么

小编:bj03

流沙河的代表作是什么

《流沙河诗集》是诗人流沙河的代表作,记录了流沙河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艺术特点。他的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空间感兼具、古典的韵味与民歌的情调杂糅、深邃的哲理韵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融和等艺术特色。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

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什么作品

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草木篇》。流沙河的《草木篇》是1956年诗坛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对诗歌创作中的问题曾有所反思。这首散文诗有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作者不是将思想、观念标签似的贴在作品里,用鲜明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形象去启发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的心。1957年初,流沙河先生因《草木篇》先于全国的右派成为政治祭品,开始了饱受屈辱和磨难的悲剧人生,这是著名的"草木篇诗案"。

流沙河的处罚内容有哪些

流沙河前期的《农村夜曲》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和情感都相对肤浅。1956年以后,他除了继续创作歌颂党、歌颂“沸腾的建设事业”的诗外,《信》、《艾》、《病》、《雨中》、《火》、《谜》、《回信》、《雪夜》、《八月的夜雾》、《胆小的少女》、《少女的哀愁》等诗注重从较为宽广的生活领域焕发诗的情思、捕捉诗的形象。在这些诗中,他摆脱了图解生活的套式,真实而又灵妙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在情窦初开时心灵的轨迹和情感的波纹,有着丰富性灵和血肉身躯的人的形象在他的诗中出现了。1956年的一组散文诗《草木篇》是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白杨、仙人掌、梅、藤、毒菌进行描绘,以草木形象化和人格化的描写,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在艺术上,选择草木的种类及部分特征给予夸张表现,使之具有诗的形象特征;采用白描手法以及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形象,结合草木特点运用直白的感情表达方式,爱憎鲜明又符合诗的要求。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白居易诗“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所暗示的,这也是诗人对待世事的真诚告白。

流沙河的草木篇内容是什么

1、《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微型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白杨的孤傲,仙人掌的顽强,梅花的超凡脱俗是诗人倾心讴歌的对象。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白杨的“斗士”形象,歌颂她宁折不弯的骨气、独立的人格和向上的追求;仙人掌刚正不阿的操行和顽强的生命力反映了诗人对刚直人格的追求;梅纯洁高尚的爱情是超尘脱俗的情操。此外,诗人又以藤和毒菌为喻词,尖锐地抨击损人利己、寄生攀爬、居心叵测的人,以及口蜜腹剑,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来毒害人类的鬼蜮行为。

2、《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3、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其中《理想》被选入初中课本

以上就是关于流沙河的代表作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流沙河的代表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