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由来,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

小编:bj03

福建的由来

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

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

建阳区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

福建的由来,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福建的由来,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

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福建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福建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喜欢去旅游的朋友都是首选的,下面带各位了解一下福建省名的由来是什么?

1、 福建省名的由来。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2、 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

3、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

以上的就是关于福建省名的由来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福建的由来和历史


  主要跟福州的名字变更有关,唐初置建州,后先后改名为泉州、闽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奶奶改名为福州,州治在今天的福州。福建以福州、建州而得名。
  秦时这里为闽中郡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闽越王都东冶(今福州)。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为冶县治,属会稽南部都尉。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置侯官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改属晋安郡,为郡治。南朝梁天监间,侯官、原丰二县合并,改名东侯官县,为县治。陈永定元年(557年)属闽州,为州治。光大元年(567年),东侯官县改名原丰县,属泉州,十二年改名闽县。隋大业初,泉州改名闽州,为州治,三年(607年)州废,改名建安郡,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置建州,为州治,六年(623年)复置泉州,为州治。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因州西北福山得名”,福州之名始此,是为福州都督府府治。天宝元年(742年)福州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福州。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都福州。闽龙启元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福州为长乐府。天德二年(944年),号称东都,三年(945年)闽亡。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废东都,复名福州。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属福建路,为路治。元至元间置福州路,属福建行中书省,行省初设泉州,寻迁福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福州府,福州为福建布政使司治。清仍为福州府治,属福建行省。

以上就是关于福建的由来,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的全部内容,以及福建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