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的由来

小编:bj03

九州的由来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九州也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九州的由来九州的由来

古代中国为什么被称作九州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随着历史的演变,九州也变成了中国的代称。据《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说到九州,那就不得不提到大禹和他的儿子启,以及主人公&“启&”铸造的九鼎。在古代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建立之前,国家领导人是采取&“选贤举能&”的方式选举产生的。尧作为第一代首领,带领人们安居乐业,年老之后就把把位置传给了当时最有才、最得民心的舜。在舜之后,首领的位置就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身上。


在大禹之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就消失了,天下开始变成一家的私产,也就是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当然,部分学者认为禅让制完全是谎言。我认为正史记载有其真实可靠的一面,我个人倾向于禅让制属实这一观点。


为什么会在禹这一时期完成这么重大的转变?主要还是&“归功&”于禹和他的儿子起启。当时的华夏大地洪水肆虐,老百姓们被洪水给祸害惨了,但一直都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禹子承父志,继承了父亲鲧的责任,用&“疏通&”的办法解决了洪水问题。帮助老百姓解决心头大患的禹自然就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得以成为舜之后的首领。


当上首领之后,禹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他被权力迷住双眼,不愿把权力交给其他人,而是想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像秦始皇那样&“流传万世。经过禹和启的密谋,天下还真到了他们父子手里。为了宣告自己统治的正确性,启打造了九座铜鼎。每一座鼎都代表着当时华夏大地上的一个州,九个鼎就代表九州,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九州大地&”名词的由来。


随着历史的演变,九州也成为了中国的代称,就像华夏也是中国的称呼之一,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九州什么意思


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二、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



三、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


四、“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


五、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以上就是关于九州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九州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