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由来,钱塘江名称的来由
小编:bj03
钱塘由来
早在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便于今杭州地置钱塘县。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37年,东巡会稽,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作为地名,这便是钱塘之名最早见于正史的记载。沿至唐代因回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钱唐为钱塘。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钱塘江名称的来由
钱塘江旧称折江,又名之江,三国时,因其流过钱唐县,称其为钱唐江,民国时期方作全称"钱塘江"。
钱塘江名称的来由
钱塘江旧称折江,又名之江,三国时,因其流过钱唐县,称其为钱唐江,民国时期方作全称"钱塘江"。
江浙一带的文化叫良渚文化不知“良渚”两个字的由来为何
“良渚文化”因发现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的良渚而得名,“良渚”意思是:美丽的水中之舟。
杭州的名称的由来
杭州地于2200多年前秦国时开始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会稽郡。大禹治水后,剩余和留下来不少舢板,大禹便让自己的支子管理,封为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国名命姓,称作航姓。后来又去舟加木,遂成杭氏。
至南朝梁、陈年间,先后置临江郡、钱唐郡 ,郡治钱唐县。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改钱唐郡为杭州(从此有“杭州”之名)。
因为州治在余杭,所以称为杭州。
钱塘江名字的由来简介
从前,钱塘江的潮水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害。到唐末五代的时候,有个吴越王,名叫钱镠(liú),当时人都称他为“钱王”。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钱塘江的海堤老修不好。钱王气得火冒三丈,说:“让我自己去降伏这个潮神!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上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
八月十八日到了,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了阵势,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王大声叱道:“喂,潮神听了!如果你答应了,就不许把潮水涌来!假如你潮水仍然要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啦!”
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王的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速滚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逃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扩展资料
秦汉时期,历时440年,钱塘江流域城镇发展在总体上比较缓慢。但是在东汉时期,钱塘江流域出现了大转折,城镇发展迅速,广阔的中上游地区也新建了许多县级城市,开始逐渐缩小与黄河流域的差距。
同时,此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在东汉时开始有所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和平环境人口的自然繁衍以及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和鉴湖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汉文、景帝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东汉中后期起,开发相对较早、发展相对较快的钱塘江下游其城市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出不断加快的发展势头。
杭州为什么发展钱塘区
“钱塘”一词并不是汉语,而是古代吴越语言,但具体意思已经失传。后来的一些传说均是望文生义。
“钱塘”最早见于记载是秦代。
始皇帝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 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
秦汉之时,命名地方一般都是讲土著语言音译美化继承下来,这在越地有很多例子,比如附近的“余杭”“诸暨”都是如此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 始皇37年,东巡会稽,&"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至唐代因回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改&"钱唐&"为“钱塘”。
徐州地名从何而来
杭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蕃衍生息。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周敬王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会稽,“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
汉初实行王国、县与郡、县(道、邑、侯国)并行制。高祖五年(前202)正月至六年春,钱唐县境属于韩信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属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前153),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隶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级治安军事机构)从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钱唐县为泉亭县,王莽建立新朝(9— 23)因之。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光武帝建武六年(30),钱唐县并入余杭县。顺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以东为会稽郡,余杭县属吴郡。灵帝光和二年(179),封朱儁为钱唐侯,钱唐县复置(一说公元107—125年间钱唐县已复置)。
三国时,钱唐县属吴国,并为吴郡都尉治,隶扬州。
两晋,钱唐县仍属吴郡,隶扬州。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以扬州所统六郡为王畿,吴郡属之,钱唐县隶王畿。大明八年,罢王畿,吴郡和钱唐县复属扬州。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唐寓之在新城(今富阳新登)起兵,次年正月以钱唐为中心建立政权,国号吴,年号兴平(486—487)。梁武帝太清三年(549),以吴郡置吴州。同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不久即废),隶吴州,此为钱唐设置郡级政区之始。陈后主祯明元年 (587),置钱唐郡,隶吴州。郡治钱唐县,郡辖钱唐、富阳、新城、於潜4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始设余杭县,次年迁至钱唐县。文帝仁寿二年(602),置杭州总管府,湖州武康县划属杭州。析钱唐县复置桐庐县,次年归属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总管府,改杭州为余杭郡,郡治钱唐县,辖钱唐、余杭、富阳、於潜、盐官、武康 6县。大业十四年,析钱唐县复置新城县,属余杭郡。
唐初罢郡为州。高祖武德四年(621),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另以武康县置安州,后改武州。武德七年盐官并入钱塘县,新城并入富阳县,又于於潜置潜州,复置临水县,属潜州。八年,废潜州,临水县并入於潜,於潜县仍属杭州。其时,杭州辖钱塘、余杭、富阳、於潜4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天下大定,分全国为10道,杭州属江南道。贞观四年,析钱塘县,复置盐官县。高宗永淳元年(682),析富阳县,复置新城县。杭州辖钱塘、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城6县。武后垂拱二年(686),析於潜县,置紫溪县。垂拱四年析於潜、余杭县,置临水县。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紫溪县,置武隆县。杭州辖县增至9。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全国为15道,杭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又改诸州为郡,杭州复为余杭郡,郡治钱塘县,辖钱塘、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城、紫溪、临水、唐山(武隆县更名)9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改余杭郡为杭州。同年,江南东道,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杭州属浙江西道。代宗大历二年(767)。唐山、紫溪并入於潜县,杭州辖县减至7。穆宗长庆元年(821),复置唐山县,杭州辖8县。昭宗乾宁五年 (898),钱镠自润州移镇海军治于杭州。光化二年(899),升杭州为都督府。光化三年,复改临水县为临安县,桐庐县由睦州划属杭州。至唐末,杭州辖钱塘、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城、临安、唐山、桐庐9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封钱镠为吴越王,次年升杭州为大都督府。后梁龙德三年(923),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建都杭州。龙德二年(922),分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两乡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同为杭州州治。州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富阳县改名)、桐庐、於潜、安国 (临安县改名)、新登(新城县改名)、金昌(唐山县改名,后又改名唐山,横山、吴昌县)、武康(后梁开平元年从湖州划属杭州)共11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杭州复降为州。同年,从杭州划武康县还属湖州,划桐庐县还属睦州。太平兴国四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10道,杭州属两浙道,次年罢道,并改杭州镇海军节度为宁海军节度。太宗至道三年(997),设路、州、县三级,分全国为15路,杭州属两浙路,为路治所在。州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富春县复名)、於潜、新城(新登县复名)、盐官、临安(安国县复名)、昌化(吴昌县改名)9县。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高宗绍兴二年(1132),分两浙路为东、西两路,浙西路治临安府。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升赤县(京都),辖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盐官、昌化7县为京畿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即宋恭帝德祜二年),元军攻占临安府,没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杭州路治钱塘、仁和县,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新城、於潜、昌化8县和海宁州(由原盐官县改建)。
明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同年十二月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行中书省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于省、府之间设道,杭州府隶浙江布政司杭严道。杭州府治钱塘、仁和,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昌化、海宁(洪武二年降海宁州为县)9县。
清顺治初承明制。顺治二年(1645),置浙江巡抚,驻杭州。顺治七年,于杭州建旗营,置镇守将军署。康熙元年(1662),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雍正四年(1726)置杭嘉湖道于嘉兴,杭州府属之。乾隆十九年(1754)杭嘉湖道移治杭州,杭州府辖县仍为明代时的9县。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宁县为海宁州。宣统三年(1911),钱塘、仁和县撤裁,由府直辖,杭州府辖6县1州。
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省以下设道,以清杭嘉湖道范围置钱塘道,道尹行政公署驻杭县,辖杭县、海宁、富阳、余杭、临安、於潜、新登、昌化等20县。民国16年,废道为省、县二级制,撤销钱塘道,各县直属于省;同年5月,划杭县所属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同年10月市下设区,辖城区、西湖、江干、会堡、湖墅、皋塘6区。民国19年,杭州市改为13个区(第一区至第十三区)。民国23年合并为8个区(第一区至第八区)。民国24年,浙江省设立行政督察区,杭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嘉兴(后迁德清),杭州市仍为省直辖。民国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杭州市政府、杭县县政府迁回杭州。杭州市恢复8个区。民国36年5月,杭县改省直属。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
以上就是关于钱塘由来,钱塘江名称的来由的全部内容,以及钱塘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本文链接:http://www.afey.cn/zhbk/215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相关文章
-
仄怎么读,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是什么声调
综合百科仄怎么读仄念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与“平声”相对。(仄指现代汉语拼音的3、4声,平为1、2声)。平仄音:多用于对联,对联中用语要有...
-
墓的由来
综合百科墓的由来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水准低下,人类先祖对死者没有祭祀的意图,故一切葬俗从在古代文献里,对于“墓”的解释同“没”,意谓埋入地下就没有了。《礼记·檀...
-
日月潭的由来
综合百科日月潭的由来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
-
老板的由来,“董事长”称呼的由来
综合百科老板的由来老板这个称谓由来于南方,是先哲对工商中那些主导者的敬称。上土下匕是为老,门中有品乃为板。老板一词其实自古就有,南方人称“老板”,指的是商号的主人,也就...
-
拉萨由来
综合百科拉萨由来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
-
葛氏的由来
综合百科葛氏的由来葛姓起源主要有:一出自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载,夏时,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二出自以部落...
-
泰国的由来
综合百科泰国的由来1、泰国人主要为泰族,泰族发源于中国的南部,于公元第十一、十二世纪移居到泰国。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曼清发现许多古老的遗迹,证明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
-
九龙山的由来
综合百科九龙山的由来九龙山因九峰并峙若九龙腾飞而得名。据说自古以来就有一苍龙和八小龙盘踞在九龙山下,一天九苍龙携八小龙飞往东海,中途回望,因见峰峦叠嶂,灵秀钟聚,顿生恋...
-
九寨沟的由来
综合百科九寨沟的由来九寨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
-
自行车的由来,自行车、电动车存车处如何申请
综合百科自行车的由来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出现于1790年,由法国人希布拉克用木材制成,没有脚蹬,靠双脚交替踏地前进。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莫诺夫发明了一辆轮子前后挂着的...
-
三秦的由来,关中的由来和关中的含义
综合百科三秦的由来项羽自立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约“先入关中者王”,更立刘邦为汉王,封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继而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董...
-
古诗的由来
综合百科古诗的由来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
三国的由来,话说三国的由来
综合百科三国的由来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
-
寒假由来,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和由来儿童版
综合百科寒假由来寒假是伴随着晚清学制改革一起出现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仿西例建立新式学堂,可能连同西方的星期和寒暑假也带来了。西方人因为大多信教,周末要做礼拜,所以照例...
-
梨园的由来,为什么有梨名曰“鸭梨”有何来历
综合百科梨园的由来梨园始于唐代中期,梨园是御园中的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果园。果园里有离别的宫殿、酒馆和体育场这些地方是皇帝、皇帝亲戚和贵宾举行宴会和娱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