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的由来及历史,陇西指的是什么地方

小编:bj03

陇西的由来及历史

陇西的由来:

“陇西”一词由来已久,原来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代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称之为陇山。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由于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

陇西的历史:

陇西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魏朝初期设陇西郡治于襄武,从此陇西便成为历代

陇西指的是什么地方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商,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县,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于陇西,历代英才辈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陇西将成为凝聚中华文化的重点县之一。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耕地119.7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8亩.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属温和半干旱区,适种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1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药材、大麻等,中药材党参、当归、红黄芪等素以质优量大走俏国内外市场,已形成地方拳头产品,土特产品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腊羊肉、荞粉、腌驴肉、烧鸡粉被列为全省“名特小吃”。

陇西的由来及历史溯源

陇西的由来:

“陇西”一词由来已久,原来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代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称之为陇山。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由于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

陇西的历史:

陇西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魏朝初期设陇西郡治于襄武,从此陇西便成为历代

陇西过去是什么地方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设陇西郡。

汉初,设襄武县。高祖二年(前205年),属雍州陇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改雍州为凉州;元鼎三年(前114年陇西县境内有襄武、首阳、探道、兰干四县并存。

隋朝,改陇西县。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隶属秦州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属陇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县设置首阳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陇西郡沦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复陇右后,恢复渭州陇西郡及属县的建置。

北宋,皇佑四年(1052)于今巩昌镇置古渭寨,元眪五年(1090)升古渭寨为陇西县。

元代,明朝仍设巩昌府;洪武八年(1375年),在陇西设立巩昌卫。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辖有巩昌、临挑、平凉、庆阳四府;康熙六年(1667年),将设在巩昌的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按察使改为巩昌按察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巩昌布政使司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使司也移至兰州,改为甘肃按察使。从此,陕甘分省。

以上就是关于陇西的由来及历史,陇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全部内容,以及陇西的由来及历史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