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误会了颜回,孔子误解颜回偷饭吃故事

小编:bj03

孔子误会了颜回

实际上孔子是表扬颜回,孔子和颜回谈一整天,颜回一点都没有反对孔子意思,看起来有点笨,但是当颜回离开孔子单独去生活时,却能自律自省,不仅懂孔子的意思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把孔子所教的东西进一步发扬光大,颜回其实不愚。孔子教学生重在通而不是专,颜回就是典型,能举一反三,中国人把善的最高境界比做水,所谓上善若水,水的特质之一就是柔,对人而言就是要谦虚,把智慧的最高境界比作若愚,也就是大智若愚,孔子表扬了颜回既有智者风范又谦虚懂礼貌,无怪乎颜回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

孔子误解颜回偷饭吃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徒弟,孔子徒弟都很有学问和名气,颜回也不例外。民间流传着很多跟颜回有关的故事,比如最著名的一个小故事就是孔子误会颜回偷吃米饭,然后委婉教育他,结果颜回告知孔子真相后,孔子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原来自己错怪颜回了。

颜回偷吃米饭的故事在《吕氏春秋》里有讲到。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因为社会环境混乱,孔子一行人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有一日,孔子的徒弟颜回好不容易找来了一些米,打算用这些米煮饭给大家吃。

颜回主要负责煮饭,在饭快煮好的时候,孔子关心颜回,就想过去看看,结果发现颜回掀起了锅盖,在里面抓了一口白米饭塞到了自己的嘴里。聪明的孔子并没有当场拆穿颜回。

饭煮好之后,颜回把白米饭端上来。孔子决定委婉教育颜回,便说他刚刚做梦梦到先祖了,他打算把这碗干干净净没有别人吃过的白米饭先拿来祭祖。

这个时候颜回有些不好意思承认,说这锅白米饭他已经吃过了,不能祭祖。但是颜回绝不是因为饿了想偷吃,而是因为在他煮饭的时候,有灰掉到了饭里面。颜回知道这些白米饭来之不易,把沾了灰的米饭丢掉太浪费了,于是他就用手抓起来吃掉了。

听了颜回的解释,孔子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误会颜回了。他略带歉意地说,自己平时最信任颜回,竟然还不相信他的人品,借此机会,孔子也希望他的弟子们都能够知道,了解真相很难,了解一个人更难,希望大家不要完全被亲眼所见所蒙蔽,有些时候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未必是事情的全部真相,盲目自信反而容易造成误会。

孔子误会了颜回文言文

<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鼎触尺吠侔杜踌森穿缉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没有饭吃,长达七天只靠吃野菜为生,到了第八天,颜回从外面讨回一些大米为老师孔子煮饭,当饭香扑鼻而来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抓了一口饭吃.

饭煮好了,颜回为老师献上饭食.

孔子起身对颜回说:"我夜里梦见先师,请你把干净的饭先祭祀给先师吧!"

颜回说:"饭是干净的,刚才有烟尘掉在饭里,我已把它都抓来吃了."

孔子愧想:自己冤枉了学生颜回,尽管话没说出来,但他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太相信自己的揣测了,看来眼睛与揣测都是靠不住的.

启示:老板如果总是怀疑经理人有"异心",那他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所以,与其"观人",不如先"观己".只有内心平和澄清,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

孔子误解颜回的故事出自《礼记》的哪一篇文章

翻译:

孔子穷困于陈蔡之间的地方,饭菜皆无,七日未吃过米了。孔子白天睡在那里,颜回讨米,讨到后做饭,差不多熟了,孔子望见颜回从锅里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 颜回去叫孔子过去吃饭,孔子假装刚刚什么都没看见,起身道:“刚刚梦见先人,我自己吃干净的饭, 却用剩饭给他们吃”。(讽刺颜回)颜回对曰:"不是那个样子的,有煤灰掉到锅里, 丢掉了可惜, 就弄(掉上煤灰的米)出来吃了。" 孔子(知道误会颜回了)叹息道:“人相信的都是眼睛看到的,但是眼睛看到的却不可信;人依赖的是自己的心,但是心也是不可以依赖的(国学上的心,这个不知道怎么翻译, 只可意会, 身心的心)。弟子记住, 知人非常难。

道理:

一、人的知, 是来自于目+心, 而目仅仅接触到的是相, 并不是事务的本质。唯物不过是目知而已,比唯心高明不到哪里去。

二、人,永远只能接触事务的表象, 永远不可能接触到事务的本质。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 纯粹是意淫,只要是看,永远都只能看到相。想就更不用说了。

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误会了颜回,孔子误解颜回偷饭吃故事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误会了颜回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