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订了哪几部儒家经典

小编:bj03

孔子修订了哪几部儒家经典

孔子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孔子在古代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今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或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祀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祭”。

孔子整理编订的五经是一套古代什么方面的典籍

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

扩展资料: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典籍

修订了《诗经》把周以来的诗3000多首

,挑选出305首,并给每首配上音乐,但胡适认为孔子并未删诗。现今太多书认为孔子删了一部分,但没删除太多,大约就45百首。至于《尚书》孔子整理修订,选了100篇。同时孔子还对《易经》进行整理,并编写出《春秋》。

孔子修订了哪几部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孔子在古代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今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或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祀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祭”。

孔子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孔子主要代表作是:《春秋》、《论语》。

1、《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修订了哪几部儒家经典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修订了哪几部儒家经典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