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由来,怀庆府的名称由来

小编:bj03

焦作的由来

焦作据字意分析,“作”乃“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的煤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手工作坊。古代以姓氏取名的作坊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记载,多有姓氏的记号。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原有“焦”姓,并在村里开办打铁作坊,称为“焦作作坊”,简称“焦作”。 此外,民间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了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物,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储藏起来,这种枣果经过晒干胶酥可口,解决了人们的越冬口粮困难,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历代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使荒野变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渐把“枣”字串读成“作”字,把“焦枣”称为“焦作”。

怀庆府的名称由来


怀庆府

河南沁阳市

怀庆府,府治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是明清一个行政区域。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另据历史资料记载,怀庆府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还被誉为兰州牛肉面的发源地。


中文名

怀庆府

地理位置

河南焦作、济源和原阳县

所处时代

明清

驻地

府治河内县

历史沿革

沁阳市博物馆夏称“覃怀”,后称“怀州”;


元称“怀庆路”;


明初洪武元年(1368)十月为怀庆府。府治河内,辖: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共六县;


清末府治河内,辖: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原武(今河南原阳原武镇)、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共八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废掉了“怀庆”这个已沿用了几百年的老名字,河内县名改为沁阳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从此怀庆府做为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它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

沁园的来历

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园址位于焦作西北部的沁河出山口一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沁园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焦作区域文化的最佳结合体。

原阳为什么叫原阳

因原-即原武县。阳-即阳武县。南宋末年将两县合并为原阳。

原阳县属河南省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势西南偏高,东北偏低,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其地理坐标东经自113.36~114.15度,北纬34.55~35.11度,其四邻,东接封丘,西邻武陟、获嘉,背靠新乡、延津,南于中牟和郑州郊区隔河相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县辖4镇8乡2个办事处(其中原武镇、桥北乡、祝楼乡和龙源街道办事处委托新乡市平原新区管委会管辖),区域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原阳县常住人口542849人。

原阳古称博浪沙,因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自秦汉至元代,先后出过13位官抵宰相之职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张良刺秦古遗址,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风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以及陈平祠、张苍墓、毛遂墓、玲珑塔等名胜古迹。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原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9亿元,同比增长4.7%。

以上就是关于焦作的由来,怀庆府的名称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焦作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