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的由来

小编:bj03

猴的由来

猴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都称之为猴。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原猴类,其中60多现已绝灭。至今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作品中石猴的主要名字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些名字都是怎么得来的


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孙行者
应该是这样排序的。
最早的应该是石猴。《西游记》里描写孙悟空刚从石头里蹦出来,没有名字,作者将之称为“石猴”。
后来石猴率先进入水帘洞,被众猴奉为猴王,吴承恩这样写到“遂隐去石字,称为美猴王”,因此美猴王当属第二个名字。
后来美猴王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老祖给他起名为孙悟空。
再后来孙悟空学成归来,不受拘束,触恼了老龙王和阎罗,被告上天庭,玉帝听了太白金星的建议,把孙悟空请至上界,官拜“弼马温”。
再后来就是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唐僧又给他一个名字,就是“行者”了。

石猴是什么的性格


在花果山顶上有一块仙石,里面孕育着一个仙胞,一天这块石头迸裂,便产出了一个石卵,就像圆球一样大小,因为见风,便化作为一个石猴。
因石猴进去水帘洞后,且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所以众猴才拜它为猴王的。
望采纳

《西游记》孙悟空各个名称的由来


1、石猴:这个名字是孙悟空出生的时候起的名字。


2、美猴王:这个名字是孙悟空出入水帘洞被封王的时候的名字。


3、孙行者:这个名字是唐僧初见孙悟空时给他起的名字,当时唐僧对孙悟空说:“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所以再起个混名,称为行者。


4、弼马温:悟空第一次上天庭作官被封作弼马温,天庭喜欢以官职代指个人,于是就以弼马温来称呼孙悟空,一直到全书结束,猪八戒和一些妖怪还不时地偷偷称悟空为弼马温。


5、孙大圣:比悟空法力小的神仙精怪,见了悟空都会称大圣,此外,一些和悟空交往不多,但知道他是个很麻烦的角色的大仙,也会客气地称他大圣,这当然并不表示人家法力弱于悟空了。


6、心猿:心猿意马在西游记中,就是指悟空和小白龙,师徒之间从未出现有谁叫悟空心猿的情况,只有在原著的章回目录中才出现,这个称呼也是作者设定的。


6、孙悟空:拜入菩提老祖门下有恩师菩提赐名。

孙悟空,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以上就是关于猴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猴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