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由来

小编:bj03

厦门由来

1100年前,厦门的先民们给厦门岛取名“新城”。公元127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嘉禾屿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海门岛”的下方,是漳、泉两地门户,民间按地理方位称此为“下门”。明、万历年间也称厦门为“夏门”,后来演化成“厦门”。

厦门中山路为什么叫中山路


之所以中山路很出名,另外一个原因是吃,这里几乎聚集了整个福建的小吃,而且这条街上也有不少百年老店;之所以人多,原因也很简单,对面不远处就是鼓浪屿,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来这里蹭吃蹭喝,所以即使经过百年,这里依然焕发色彩。




从轮渡口往东走,中山路的左边是全国有名的华联商厦,右边则是厦门华侨银行。过去浪迹海外的闽侨具赡家传统,这样的传统至今保留,而我个人觉得这是作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华侨银行是专为他们办理家属汇款业务的银行机构。如今依旧存在的意义是对这份文化的保留和继承。


中山路长约1.2公里,其实很短,但是因为从日据时代开始,这里便沿街建设了闽南风格的骑楼建筑,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注定这里开始就不会平凡。所以中山路沿线至今依然是厦门商业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厦门最繁华街道之一。


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


用餐时间走过这里,除了人山人海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于是避开用餐时间来这里,相对来说还好一点,即使如此,依旧人头攒动,繁华可见一斑。


除了在主干道,偶尔瞥一眼旁边的巷子,还是会发现一些凌乱的存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行人的来往,如今这里大部分都已经是商场和店铺,走在这条路上久了就显得有些嘈杂。



看到路边有家店,便走上楼去,样子十分可爱清新,当然名字也很奇特,“小猪找茶”,等到了店了才发现,真正找到的茶其实是从冰箱里冷冻起来的茶水,混合着一些调味,感觉十分奇特。



时间已是午后,算算也是下午茶的时间了,看窗外繁花似锦的样子,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那份执着,可以在这条并不长的街道上来回逛的。


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就是一个午后,找一处安静之所,看窗外人流、车楼往返,却坐在里面独自承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似乎美食或者没有,并不是很重要。


虽然在这个快捷而时尚的店里,发现了一些可爱的,美味的食物,但丝毫没有被食物打动,而是惊讶的发现在变革中的这条商业街上,不仅只是有传统的风味小吃,同样也更加广泛而海纳百川的进入了更新的元素。


也许再过许多年以后,中山路上的骑楼还在,但人群却换了,品尝的东西也不再是如今的这些,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条街的存在,只是那个时候的南洋风格或许会换个叫法,叫什么都好,此刻却是美好的。



厦门中山路步行街介绍PPT


中山路步行街是厦门的景点,中山路步行街对于厦门来说,就像是南京路之于上海,春熙路之于成都一样。它是一个始建于1925年的旧城街区,也是厦门较老的商业步行街,在现代化与历史不断交融的过程中,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近代历史风貌。

在这条宽宽长长的街道上,藏匿着数不清的小吃、风格迥异的商铺和弯弯绕绕的小巷。在这里你完全不必担心会迷失在小巷子中,因为主干道的路是所有道路里较宽的,即使走错了,也能找到回来的路,所以你可以尽情去逛吃逛喝,寻觅喜欢的小店。

中山路步行街上独特的连排骑楼建筑,不仅吸引着四海八方的游客,也是老厦门人心中的一份归属和念想。

它以粉红和乳白作为主色调,有着浓郁的南洋风情。骑楼建筑上起伏的轮廓线、形态各异的山花、极富韵律的连排窗、精致的花饰细部以及典雅的色彩,无一不彰显着这里的古朴与韵味。

中山路步行街上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商铺,还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如福建水师提督任——陈化成的故居、闽南民居红砖厝、罗马式建筑风格的中华圣堂等。这些虽是年代已久的文物古迹,斑驳之中却更显闽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山路步行街是一个商铺云集的地方,主干道上是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如夏商百货、巴黎春天、中华城等。主干道分裂的小街小巷中隐蔽许多特色商铺,这些商铺店面虽小,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种类十分丰富,值得一逛。

中山路步行街上有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如“黄则和”的花生汤、八婆婆烧仙草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可以尝试一下。此外,位于海滨大厦24层的必胜客也值得一去,这里临窗的位置能俯瞰整个鹭江道和鼓浪屿,在晚上,还能观赏灯火通明、车流不息的厦门夜景。

以上就是关于厦门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厦门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