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完全燃烧条件

小编:bj03

可燃物完全燃烧条件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1、空气条件:提供充足的空气,但空气量不能过大;

2、温度条件: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

3、时间条件:燃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所需时间。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如木料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份并剩下碳和灰)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具体介绍如下:

1、可燃物: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可燃物中有一些物品,遇到明火特别容易燃烧,称为易燃物品,常见的有汽油、酒精、液化石油气等。

2、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3、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除明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热等物理化学因素都能成为着火源。

扩展资料

即可燃物开始燃烧。可燃物必须有一定的起始能量,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才能产生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而着火。大多数均相可燃气体的燃烧是链式反应,活性屮间物的浓度 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如果链产生速度 起过链中止速度,则活性中间物浓度将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诱导期)就自动着火或爆炸。

着火温度除与可燃混合物的特性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力,反应容器的形状、尺寸等向外散热的条件有关。当氧化释放的热量超过系统散失的热量时,燃料就会快速升温而着火。这种同流动和传热有密切联系的着火称为热力着火,它是多数燃料在燃烧设备内所经历的着火过程。

可燃物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在助燃物和在火源下达到着火点时才能燃烧。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公斤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燃烧1公斤木材就需要4-5立方

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可燃物

一般情况下,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如碳、硫、磷、氢、钠、铁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

可燃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

无机可燃物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中Ⅰ~Ⅲ主族的部分金属单质(如钠、钾、镁、钙、铝等)和Ⅳ~Ⅵ主族的部分非金属单质(如碳、磷、硫等)以及一氧化碳、氢气和非金属氢化物等。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完全燃烧时都变成相应的氧化物,而且这些氧化物均为不燃物。

有机氧化物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含有碳(C)、氢(H)、氧(O)元素,有的还含有少量氮(N)、磷(P)、硫(S)等。这些元素在可燃物中都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彼此化合为有机化合物。

碳是有机可燃物的主要成分,它基本上决定了可燃物发热量的大小。氢是有机可燃物中含量仅次于碳的成分。有的有机可燃物中还含有少量硫、磷,它们也能燃烧并放出热量,其燃烧产物(SO2、P2O3等)会污染环境,对人有害。可燃有机物中的氧、氮不能燃烧,它们的存在会使可燃物中的可燃元素含量(碳、氢等)相对减少。

可燃物按其常温状态,可分为易燃固体,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三大类。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燃烧性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次是固体。同一种状态但组成不同的物质其燃烧能力也不同。

2.氧化剂

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严格地说这样叫不甚合理,因为它们不是“帮助”燃烧而是“参与”燃烧)。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它存在于空气中(体积百分数约为21%),故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均能燃烧。

其他常见的氧化剂有卤族元素:氟、氯、溴、碘。此外还有一些化合物,如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盐及过氧化物等,它们的分子中含氧较多,当受到光、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能使可燃物氧化燃烧,因此它们也属于氧化剂。

3.点火源

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或火源。

点火源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明火。包括生产用火,如用于气焊的乙炔火焰,电焊火花、加热炉,锅炉中油、煤的燃烧火焰等;非生产性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炉灶火等。

(2)电火花。如电器设备正常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电路故障时产生的火花、静电放电火花及雷电等。

(3)冲击与摩擦火花。如砂轮、铁器摩擦产生的火花等。

(4)其他。如高温表面、聚集的日光等。

已经燃烧的物质,可能成为它附近可燃物的点火源。

还有一种点火源,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而是自可燃物内部发热,由于热量不能及时失散引起温度升高导致燃烧。这种情况可视为“内部点火源”。这类点火源造成的燃烧现象通常叫自燃。

“点火源”这一燃烧条件的实质是提供一个初始能量,在这能量激发下,使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引起燃烧。所以这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表达为“初始能量”。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这是指“质”的方面的条件——必要条件,但这还不够,还要有“量”的方面的条件——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如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化剂不足,或点火源的能量不够大,燃烧也不能发生。因此,燃烧条件应做进一步明确的叙述。

(1)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若不具备足够的数量,就不会发生燃烧。例如在同样温度(20℃)下,用明火瞬间接触汽油和煤油时,汽油会立刻燃烧起来,煤油则不会。这是因为汽油的蒸气量已经达到了燃烧所需浓度(数量),而煤油蒸气量没有达到燃烧所需浓度。虽有足够的空气(氧气)和着火源的作用,也不会发生燃烧。

(2)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要使可燃物质燃烧,或使可燃物质不间断地燃烧,必须供给足够数量的空气(氧气),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实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到14%~18%时,一般的可燃物质就不能燃烧。

(3)点火源要达到一定的能量。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点火源必须具有足以将可燃物加热到能发生燃烧的温度(燃点或自燃点)。对不同的可燃物来说,这个温度不同,所需的最低点火能也不同。如一根火柴可点燃一张纸而不能点燃一块木头;又如电、气焊火花可以将达到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燃爆炸,但却不能将木块、煤块引燃。

总之,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不仅要同时具有三个基本条件,而且每一条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能发生燃烧。

一切防火与灭火措施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生产条件,阻止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互相结合、互相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完全燃烧条件的全部内容,以及可燃物完全燃烧条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