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的由来

小编:bj03

即墨的由来

即墨因古城地处墨水而得名。即墨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秦始皇统一后定名即墨县,近代史中即墨先后归属莱阳、胶州,1958年划分给青岛,但是因为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造成农民的生活贫困加剧,1961年即墨又划给了烟台直到1978年再度划给青岛,1989年即墨撤县立市。

关于即墨古城的介绍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处)而得名。2014年,即墨古城在今即墨破土重建,2016年建成,将成为青岛北部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即墨的由来即墨的由来



即墨古城门票价格多少


1、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

2、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

3、即墨古城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东关街。即墨区东临翠山碧海,西拥千顷良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近代的即墨割出一个青岛,划出一座崂山,这简直可以说是捧出一颗明珠和一块美玉。但即墨并不因此而贫穷匮乏,它依然美丽富饶,拥有山、海、田、岛、滩种种地利。

关于即墨的历史传说


1、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据以确认远在4000年前,人们就在这一地区过着原始的社会生活。(商、周时,即墨属莱夷地。公元前722年,“纪人伐夷”,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共公奔棠”,棠属莱夷,古城址在今移风店乡古城村。齐灭莱后,即墨属齐。公元前347年左右,齐威王以万家加封即墨大夫。当时的即墨城在今平度县东南部朱毛村一带。战国时期,即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在古代货币中,有即墨“刀币”,其面文字样迄今已发现“节墨法化”、“节墨之法化”、“节之法化”数种之多,以此足见即墨在经济贸易上的地位。后来的田单以火牛破燕军之战,更使即墨成为历史名城。

2、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属齐郡。公元前206年,项羽徙田市为胶东王,公元前164年,汉文帝立熊渠为胶东王,公元前154年和公元前148年,汉即墨历史简介 景帝先后立刘彻、刘寄为胶东王,都以即墨城为都城。

3、西汉时,今即墨县境内除含有古即墨县的东南部外,尚包括壮武县、皋虞县、不其县等地。壮武县城在今蓝村镇古城村,皋虞县城在今温泉镇东皋虞村,不其县城在今崂山县城阳之北,另有泛乡侯城在今留村乡舞旗埠东。新莽时期,即墨改称为“即善”,壮武改称为“晓武”,皋虞改称为“盈庐”。新灭后,“即墨”等旧名恢复。东汉建武年间,皋虞县废除。魏、蜀、吴三国鼎立时,即墨、壮武、不其三县均属于魏,即墨县隶北海国,壮武县隶城阳郡,不其县隶东莱郡。晋统一后,即墨、壮武两县的隶属关系未变,不其县属长广郡,且为郡治所在。十六国时期,即墨一带在约100年间,隶属关系转移无常,大致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燕等国。南北朝时期,隶属于宋时,壮武县废除;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即墨县与不其县同时废除,并入长广县。

4、隋朝,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三县故地,属莱州(东莱郡)。唐及五代时,属河南道莱州。宋时,属京东东路莱州(东莱郡)。金改京东为山东,属山东东路莱州定海军。元时,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先后隶益都路、淄莱路、般阳路莱州;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隶胶州府: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年),即墨县再次被废,析地入掖县、胶水(今平度县);约在1349年(元至正九年)前恢复建制。明时,属山东省,初隶青州府,1376年(明洪武九年),归胶州领属莱州府。

5、元末明初,倭寇不断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即墨东南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海防重地。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在县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1402年(明建文四年)置鳌山卫(在今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6、清代,即墨县属山东省登莱青道莱州府,清末改属胶州。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侵略者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今青岛市及崂山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失利,无暇东顾,1914年,胶澳租界又为日本夺去,至1922年才为中国收回,置胶澳商埠,后称青岛市。

7、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道,即墨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8、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沦陷。日伪政权于1939年6月将即墨县划属青岛市,设“即墨区”。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日伪政权随之消灭。1941年,国民党领导的即墨县政府在莱阳成立。1942年9月2日,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于即墨县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属移风店乡)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民主政权。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

9、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即东县民主政权同属胶东区南海专区。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春撤销南海专区,即墨县和即东县同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

11、1987年的县界是:北邻莱西县和莱阳县,东北隔丁字湾邻海阳县,西北以大沽河为界邻平度县,西邻胶州市,南邻崂山县,东临黄海。

以上就是关于即墨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即墨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