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的由来,宿豫的豫由来

小编:bj03

豫的由来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宿豫的豫由来


宿豫区在上古历史上是中原黄河流域钟吾诸侯国属地。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宿豫县”条目中注为:周朝东周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故名

周庄王十三年,宋闵公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其迁居之地,约在今淮北地区中部。

宿州即以古宿国而命名。另有宿国迁至今江苏省宿迁县境说。

  秦时设下相县,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置宿预县。

  北魏太和中置宿预郡。

  齐和帝中兴元年地复入北魏,宿预废为镇。

  梁天监四年守将张惠绍增修城郭壕沟,引水环护,作为军事要塞。天监八年置 东徐州,治宿预,附近七郡五县,皆隶之。

  太清三年地入东魏(亦称北魏),置东楚州,治宿预,并改宿预为宿豫。

&  陈宣帝太建七年地入陈,改梁东徐州为安州,治宿豫。十一年地入北周,改东 魏楚州为泗州,仍置宿豫郡,宿豫县属之。

&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泗州为下邳郡,治宿豫县。

&  唐高祖武德四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

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唐宝 应元年因避代宗帝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预县城迁移”之意,一直沿袭至1987年撤县 建 市

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是什么


1、河南简称“豫”,源于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称中原地区为豫州,这便是河南简称“豫”的来历。据《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2、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汉代,设有豫州部,以及河南郡;唐代设有河南道;宋设有河南路;元代设有河南江北行省;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3、对“豫”字的得名由来,迄今史学界、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其一,竺可桢先生认为:“河南省原来称为豫州,这个豫字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志,这是有意义的。”其二,张汉沽先生说:“豫”字左旁为“予”,予者我也,豫的右旁为象。“豫”即表示一个人,手牵一头大象。其三,秦文生先生也认为:黄河流域至迟在殷代尚有较多的大象,河南古称“豫州”,是因为产象而得名。

4、但也有些学者解释说,“豫”字中的“象”,应指的是“天象”“大气象”,印证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古代豫州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地区,那里气候非常特别,一年四季分明。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老百姓非常关注天象的变化。豫字还有“天大地大”且“和谐”之意,据《尔雅》:“豫,乐也,厌也,安也,舒也。”所以豫州,意指“天地四时和顺,百姓安逸舒适”之地。

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大象


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古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
2、其中一种说法是大禹将古代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跟现在的省比较类似。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大禹划分的古九州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3、而对于豫州来说,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南地区。同时,在东汉十三州的区划下,河南省也和豫州的范围比较符合。而这,则是河南省简称“豫”的历史根源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豫的由来,宿豫的豫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豫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